当前位置:首页 >> 书讯书评 >> 集前人之大成 启未来之研究
浏览过该篇的读者还浏览了
- 评《宋才子传笺证》
- 叶逢春刊《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》出...
- 饾版精印与大众画谱之完美结合——...
- 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流传考
- 《钦定古今图书集成》影印出版
- 西夏社会文书研究的新创获
- 善本掌故:鲁明善与《农桑衣食撮要...
- 西周金文中的字与词
- 走近西方文明的源头
- 父亲金性尧与《唐诗三百首新注》
- 《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》述评
- 读新校《唐摭言》
- 《春秋左传校注》出版
- 《沈德潜诗文集》略评
- 评《周易悬解》
书讯书评
集前人之大成 启未来之研究
发布时间:2010-3-18 0:00:00 作者:郑明宝






《三国志》为前四史之一,在二十四史中占有重要地位。然陈寿所作《三国志》过于简略,可读性差,后经裴松之作注,内容充实了很多,裴注遂成为《三国志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但裴注主要是增补史实,于典章名物方面尚多所缺失,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。后世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。如胡三省的《资治通鉴注》,对三国的名物制度、史事掌故多有阐述发明。清人的研究亦卓有成果,如赵一清的《三国志注补》、陈景云的《三国志辨误》、杭世骏的《三国志补注》、潘眉的《三国志考证》等。顾炎武、朱彝尊、邵懿辰、钱大昕、钱大昭、赵翼、何焯、卢文弨等亦做了很多研究。然而这些研究成果散见于各种文献中,读者无从尽知,更难以查找。近人卢弼先生博采众书,将裴松之以后学者对《三国志》的注解和研究心得网罗殆尽,集于一编。有疑义之处则详加考订,误者正之,缺者补之,稽核地理,诠释名物,增补史实,评议得失,极大地方便了读者。卢弼先生还广觅善本,精加校释,将《三国志》的版本研究亦推进了一大步。尤其是三国地理,乃卢弼先生之强项,摘疵纠缪,拨云见日,时有精辟之见解。本着严肃的学术精神,卢弼对所引前人文字,除排印错误径加改正外,均保持原样。所加按语,缀于其后。卢弼先生生于清光绪二年(1876),幼习举业,后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,学贯中西,早年即有志于《三国志集解》之作,积数十年之功力,始成此书,遂与王先谦之《汉书补注》、《后汉书集解》“鼎峙而三”(胡玉缙《三国志集解序》)。《三国志集解》成书后曾由商务印书馆付梓。惜抗战事起,未能完工,仅存纸型。1957年,北京古籍出版社据原纸型出版,然仅印行1500册,甚为难觅,且未加标点,阅读殊为不易。上海古籍出版社此次排印出版,由著名学者钱剑夫先生作了标点整理,对版式亦作了有利阅读的调整。此外,抗战前,卢弼先生将《集解》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后,又摭拾遗缺,积累了不少新资料。1957年将此编为《三国志集解补遗》二卷,附于书后出版。现将《补遗》各条拆散,对号入座,插入相关处,便读者观览焉。(《三国志集解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,估价450.OO元)
(来源:古籍新书报 2009年11月)






